close
「我認為我是印度人,他們卻不承認我。」
「白人統治的國家,基督教文明的國家…任何地方都一樣,人們都要回到一樣的地方啊!」
因為貧窮、戰亂、活著,他們遷移到印度生存,卻不被印度人接受;他們從事皮革生意卻被認為是「從屬階級」或「賤民」(Subaltern)。
身分認同的答案是什麼?
這群離開中國遷移到印度生活的人,其代代相傳之下,各個世代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夢想,在紀錄片中他們(她們)舞著獅,不論是當舞者或是當化妝師,每個人都希望找到認同自己的地方。在這世界上...
在我的研究中,遷移第一代往往有很大時空背景造成他們不回家鄉的因素,「貧窮」是第一種動機因素,找到可以賺錢脫離貧窮的環境的機會,機會一來就要捉住,因此國際遷移的第一因素是經濟工作的吸引,例如:台商跨海峽討生活做生意,還有早期中國華工到歐洲或美洲工作的血汗歷史等等都足以證明,特別是男性會跨國工作尋求家庭和自我的經濟提升和發展。
英國三明治公司在自己國家找不到勞工必須到匈牙利找外籍勞工,而匈牙利人便借此移居英國,此也造成英國面臨外籍移民過多的政策福利問題,國際上所謂的「多元文化政策」在經濟共需的排擠下,多半只能做有限的運用,在工黨和保守黨卡麥隆的爭論中,他們憂慮英國的經濟問題可見。
在經濟不穩定的狀況下,各國不約而同都先邊緣化「移民」,真正多元文化的國際世界或許還得再等待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